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良好,教师们在教学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,教师们长期扎根教学一线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主要课程介绍:
1. 医学心理学(课程代码:3071610)
课程简介:本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,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,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。
教学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能够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,掌握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,提升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能力。
授课对象:医学类专业本科生
学时学分:32学时,2学分
授课方式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实践操作等
2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(课程代码:3071619)
课程简介: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,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提升心理素质,促进全面发展。
教学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,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,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,提升情绪管理、压力应对和人际交往能力。
授课对象:全校各专业本科生
学时学分:32学时,2学分
授课方式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、心理实践活动等
3. 咨询心理学(课程代码:3071663)
课程简介: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,主要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、技术和方法,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。
教学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流程和技术,具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能力,能够处理常见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障碍。
授课对象: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
学时学分:32学时,2学分
授课方式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角色扮演、实践训练等
4.发展心理学(课程代码:3071651)
课程简介: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,主要系统地介绍个体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,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发展心理学知识体系,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能力。
教学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能够掌握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、情感、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;理解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;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展性心理问题,为从事相关心理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授课对象: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。
学时学分:48学时,3学分。
授课方式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等
5.变态心理学(课程代码:3071684)
课程简介: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、成因机制以及诊断与干预方法。课程通过对各类心理障碍的深入剖析,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异常心理认知体系。
教学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、诊断标准与分类体系;理解心理障碍的生物、心理、社会因素及其交互作用;培养其对心理障碍的识别、评估与初步干预能力。
授课对象: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。
学时学分:64学时,4学分。
授课方式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实践练习等。